高考状元是否该奖众说纷纭 src=http://www.2exam.com/gaokao/UploadFiles_2018/200708/2007871648136.jpg border=1 alt=企业家“太有财了”高考状元是否该奖众说纷纭>
陈默转赠巨奖得到广泛称赞
今年我省高考理科状元陈默,仅仅一个月时间,获得各方面奖励共68万元。许多外地网友感叹,当地企业家对状元的重视实在是“太有财了”!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陈默将其中的50万元捐给南安的一所中学。
这一举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。在称赞陈默义举的同时,也有人提出疑问:高考状元是不是要奖励,奖多少才合适?68万与其奖给一个高考状元,不如资助更多高考上线的贫困生或失学儿童,或扶持弱校改善办学条件。
短短一个月 获奖68万
祖籍南安水头、在漳州一中就读的学生陈默,以702分获得今年我省高考理科状元。获得状元后,来自漳州和泉州南安的一些基金会纷纷给予陈默重金奖励。仅仅一个月时间,陈默得到各方面的奖学金高达68万元。许多外地网友感叹,福建对教育的重视实在是“太有财了”!
据悉,在得知陈默夺得状元后,母校漳州一中迅速给了她1万元的奖学金。同时,漳州某房地产公司设立的“省高考状元奖学金”也给陈默10万元的奖励,此外,陈默还获得了漳州市级奖学金2万元。
而在陈默的家乡———南安水头朱子祠基金会更是决定拿出55万元作为陈默同学的奖学金,以奖励她为家乡学子做出榜样。据全程参与奖金讨论过程的朱子祠基金会副会长许一民介绍,奖金的决定过程经过了多次讨论和交流,最终才定下55万元这一数额。
许一民说,重奖不仅是对陈默为家乡争光的鼓励,同时也是希望用这样一种形式,让人们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,也以此激发更多的学生发奋攻读,以陈默为榜样,拿出更好的成绩回报父母、回报社会。
忐忑不安中 状元转赠巨奖
得到来自家乡的55万元奖金后,陈默和她的父母睡不着了。在获得漳州各方面的一些奖励后,陈默今后大学就读乃至进修的费用已足够。他们知道,如果拿了这55万元,恐怕将引起更多人的议论,甚至非议;可如果不拿,热情的家乡人会很失落的。
左右为难的陈默一家最后决定,将家乡基金会的奖励转捐给当地的学校,也就是陈默父母曾就读过的水头南星中学。基金会得知后,说什么也不同意陈默把所有奖学金全部捐献。他们认为,家乡的心意无论如何也得接受,全部捐了就失去意义了。况且,陈默今后大学就读、考研进修还需要花费很多钱,起码得留下5万元作为今后读书的费用。在基金会几位负责人的数次劝说下,陈默接受了这一建议。
于是,在7月下旬举行的颁奖会上,陈默当场将50万元转捐给南星中学。陈默还多次表示非常感谢家乡人对她的鼓励,她十分感动。但这钱确实太多了,她不敢自己一个人使用,所以才捐了50万元给家乡的学校,希望家乡培养更多的人才。
基金会为啥要奖55万?
“很多人认为奖励55万元太多了,但我们认为对于优秀的人才来说,这样的奖励并不多。”参与奖金讨论的朱子祠基金会副会长吴启超说,决定奖励55万元并不是一时冲动决定的,而是经过了多次讨论交流才最终确定下来的。
吴启超说,最开始基金会是提出给陈默10万元奖励,但提出这一意见后,基金会的一些出资者不干了。他们认为才10万元太少了。许多人认为,水头这几年的经济发展迅猛,在南安慈善基金会,水头企业家的捐款都达4000多万元,而对于一个全省高考状元,怎么能奖太少?
经过多次讨论后,基金会最终提出了55万元这一奖励金额。吴启超还表示,在讨论过程中,他们特意翻看了从明朝嘉庆年间开始的所有记载,几百年来水头镇根本没有人在科举、高考得过全省第一名。如今陈默给家乡人带来光荣,55万元的奖励并不算太多,水头人也完全有能力给予陈默这样的奖励。
吴启超说,奖励后基金会又听取了不少水头人的看法。大家普遍都反映55万元奖励才能反映水头对教育的重视。许多父母也以此来激励孩子,希望孩子们能树立起信心,争取更好的成绩。
[1] [2] [下一页]
【争鸣】
状元是否就该重奖
“太有财了!”这是许多人对此次陈默获得巨额奖励的一个感叹。在受到许多人关注和支持的同时,也有一些人对状元是不是应该重奖提出了疑问。
个人行为不必太多奖励
泉州某小学的林老师就提出,学生读书是分内的事,考出好成绩进入好学校是他们努力的体现和回报,社会其实没必要对所谓的高考状元进行太多的奖励。在林老师看来,有那么多钱更应该去奖励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,或资助更多高考上线的贫困生或失学儿童,或扶持弱校改善办学条件,而不应花在一个高考状元身上。
华大学生小张则认为,高考状元的成功其实只是一种个人行为,即便得到了状元,事实上也没有对社会作出重大的贡献,因此是否值得重奖,是值得思考的事情。我个人觉得,68万元的奖金确实太多了,完全没有必要,应该控制奖励的幅度。不过还好,这次状元把50万元捐给学校,这还是值得鼓励的。
而在网上,许多网友更提出,现在全国各地还有那么多的孩子因为没钱读不起书,每年报纸刊登贫困学生的报道那么多,各地如果把奖给状元的钱给那些贫困学生,岂不是更有意义?孩子读高三的一位张先生就认为,68万元的奖励对于一个学生来说确实太多了,这些钱如果用来资助农村学生,完全可以多培养几十个学生大学毕业。张先生说,还好这次状元提出把奖金转捐给其他学校办学,这本身是非常值得鼓励的事,家乡人也尽了心意,体现了对状元的奖励,而这些钱又可以帮助更多的孩子学习,这非常值得称赞。
奖励状元再多都不为过
对于一些人对奖励的不同看法,朱子祠基金会副会长许一民表示,社会是有分工的,对贫困学生应该帮助扶持,对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。“对全省高考状元,再多的奖励都不为过”。
许一民举例,在水头,目前就有多个基金会,除了朱子祠基金会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,还有关工委的助学基金会,该基金会就是对贫困学生进行帮助。许一民说,其实这两个基金会的会长都是同一人,两个基金会就好像两个口袋,左边的口袋奖励优秀学生,右边的口袋则帮助贫困学生,今年,助学基金会就打算对一些贫困学生颁发每人3000元左右的助学金。
泉州茶商林先生也认为,小时候是没有读书的机会,现在想读书也来不及了。我经常鼓励孩子要认真读书,以后才能出人头地。可孩子却老拿“百无一用是书生”来反驳我,他总是说你看谁谁没读书以后也当老板,有时候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。这次高考状元获得68万元奖励,也给孩子带来很大的震撼,他很感叹原来优秀学生这么受社会重视。虽然我知道不能以金钱来衡量一切,但至少孩子已经改变想法了,这就足够了。
对于南安朱子祠基金会奖励陈默55万元,南安教育局副局长梁赐生表示,该基金是民间设立的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基金,教育部门并未参与其中过程。对此,教育局的观点是:不提倡也不反对。他同时提醒,民间组织奖励应该量力而为,奖励适当才是对人才最大的尊重。 (记者:黄耀腾 实习生:庄奕烨)
[上一页] [1] [2]